• 当前位置:首页 邵氏电影 荡寇志

    荡寇志

    评分:
    0.0很差

    分类:邵氏电影中国香港1975

    主演:姜大卫,狄龙,陈观泰,钟玲玲,丹波哲郎,李修贤 

    导演:张彻,午马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贼王之王

    • HD高清

      蔡李佛小子

    • HD中字

      荡寇志

    • HD

      缘份

    • HD

      貂蝉

    • HD

      没有老公的日子

    • HD

      审死官粤语版

    • HD

      吃人井

     剧照

    荡寇志 剧照 NO.1荡寇志 剧照 NO.2荡寇志 剧照 NO.3荡寇志 剧照 NO.4荡寇志 剧照 NO.5荡寇志 剧照 NO.6荡寇志 剧照 NO.16荡寇志 剧照 NO.17荡寇志 剧照 NO.18荡寇志 剧照 NO.19荡寇志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梁山好汉浪子燕青(姜大卫 饰)经名妓李师师引见,得到皇帝赦免,梁山伯全伙接受招安,前往南方征讨方腊。梁山军一路连克郡县,同时诸多好汉阵亡。大军攻打杭州城,军师吴用派出张顺(李修贤 饰)、燕青、史进(陈观泰 饰)、李逵(樊梅生 饰)、石秀等七筹好汉先行入城埋伏。李逵在城内打草惊蛇致使杭州全城戒备,燕青使计脱身,石秀为了给义兄报仇与敌将石宝同归于尽。城内其他人活捉方腊之子方天定,史进断后英勇战死。杭州城外,燕青力战南方相扑高手司行方,返回梁山伯大营。大军计划以涌金门为突破口进攻杭州,武松(狄龙 饰)等将领率军攻城,讨伐方腊终成替天行道大业。

     长篇影评

     1 ) 观影随感

    燕青双手挑胸前的系带,给李师师看自己胸前的纹身,既旖旎,又挑逗,我也是服气。
    粉色旖旎的纱幔下,燕青弹琵琶,并且这个燕青比李师师还妩媚动人,我要是皇上,他说什么,我都答应,并且我分分钟会弯的。
    所以说导演真得是用拍花魁的手法拍燕青,用拍嬷嬷的手法拍已经少得可怜的女性角色,连名妓李师师也不能幸免。


    按理说,邵氏有钱养马,就不能花几个钱养个好点的纹身师,你看看给燕青和九纹龙那儿纹的是个啥???
    九纹龙史进的纹身那是重头戏,结果纹得那是个啥,跟开玩笑似的,搞笑版纹身呢?!

    几个片段就讲述了征方腊之难,和牺牲之大。简单明了,主次分明。

    李逵真猪队友,害死石秀,九纹龙史进。
    李逵和吴用大大表演,我看不到你,好可爱啊!
    看浪里白条张顺调戏李逵,很受用!花二刀不会水,不好意思,我串戏了!

    网友们觉得进城杀敌时,武松和燕青握完手的表情,过于凝重了。武松下定决心握了握自己的拳,仿佛给自己打气;燕青则目送武松远去的背影,无可奈何,又恋恋不舍。
    按理说,他们并不知道城内的情况啊!

    菜园子张青和孙二娘为分散敌军注意力,也壮烈了。

    最后浪子燕青死了,武松也断臂,力擒方腊壮烈了???编剧、导演,你们快出来,你们是看得哪版征方腊,我们来谈谈人生!两个没死的角色,居然让你们搞死了,还又殉情?

     2 ) 梁山版《渡江侦察记》


    只要看到片头的徐宁、董平攻关以及后来的水战场面就知道张彻对战争场面的儿戏。但张彻、倪匡的聪明,是扬长避短,索性将不擅长的战争场面变成驾轻就熟的武侠对打套路。于是就有了片中燕青、史进、石秀等人打入敌阵,与方腊诸将斗智斗勇的基本主线。俨然就是一出《渡江侦察记》。

    历来原著中梁山诸好汉的结局颇有争议。其中不乏悲壮,但也有不少草草退场。该片尽管相较原著有很大改动,但不无出彩之处。尤其是几位好汉结局的处理,个人认为算是弥补了原著中的不少缺憾。

    首先是拼命三郎石秀,原著中他被方腊的神箭手小养由基庞万春射死。而该片中则是设计成石秀为报义兄杨雄的仇,与方腊手下元帅石宝力战而死。这一是体现原著中石秀对杨雄这位义兄的义,二是彰显了“拼命三郎”绰号的名至实归。

    九纹龙史进在原著中与石秀一起被庞万春射死,同死的还有另四位好汉,简直就是被作者打包处理了。该片中史进则是为了掩护同伴,与敌方元帅邓元觉、厉天闰缠斗,在收拾了厉天闰后,被赶来的敌众围攻力竭而亡。死之前还一手抹去胸前的血污,露出龙头纹身,气场十足。这才像是九纹龙,而不是路人甲乙。

    菜园子张青、母夜叉孙二娘历来因开黑店、武艺低末、排名靠后而被读者不喜。我怀疑作者都不喜,因此两人在原著中一是死于乱军之中,一是在短暂的守寡之后被飞刀所杀。名气越小的好汉,死的也就越不明不白。但在该片中,通过孙二娘探消息、张青挂尸体的情节可以看出二人的机敏。其后两人为救燕青以短刃战群敌也可看出二人的义气。好汉的评价不能只看战斗力的,你以为是在打游戏啊。混江湖,江湖经验与义气能少么?至少张青与孙二娘不少。

    黑旋风李逵,在原著里在最后被宋江毒死。虽然个人觉得这个结局其实挺深刻,但铁牛在地下肯定会抗议,认为与其要挂,不如挂在沙场来得痛快。该片中李逵就是废掉大元帅司行方后,重伤而死,也可算是李逵满意的结果。

    浪里白条张顺在原著中也是死在涌金门,因触动警铃被射死在水里,不过他死的作用并不大。该片中张顺化身成董存瑞。进攻的时刻到了,为了不让同志们死在坚城之下,张顺毅然举起水中闸门,虽受数箭而不倒,终于迎来了胜利。不过从宋江他们都是攀云梯上城门,而没有走闸门这点来看,我也不知道张顺的英勇究竟起到什么作用。

    最后,行者武松与浪子燕青的死就处理得赶场了。可能是因为原著中两位都没有挂掉,所以在片中下手就不那么狠了。一是追赶方腊受伤而亡,另一个是被砍断手臂后摆着造型死去。比起原著中一个浪迹天涯,一个坐守寺庙终老,究竟是少了些意境,多了分突兀。

    综合来看,全剧最大的污点就是李师师的表演。也不奇怪,张彻一向只看兄弟情,无视风月事。相比之下,谷峰虽然出场不多,但大哥的气势就很明显。姜大卫的“大卫式”邪笑依旧经典。狄龙又是跑了一个大龙套。唉,张彻,你偏心是写在脸上的呀。

     3 ) 肝胆九纹龙

    “一表人才,不似奸佞”

    --不过区区浪子,何言可及奸佞

    谋击杭州,聚歼方腊,基本是从头打到尾,石秀斗闹市,史进捉太子,铁牛两斧断后,张顺力撑涌金门,武松燕青共擒方腊

    斩不尽的小卒,战不罢的元帅,几场动作设计令人眼花缭乱,1V1 ,1V2,1V10,1V100,都颇有特色,放到现在看都不算过时

    尤以史进那场甚是精彩,杖一根粗木,舞出虎虎生风的架势,独挡两个元帅,鏖战多时,斗杀一个,喝退一个,冷看眼前围身小军,横刀在侧,亮出胸上九纹龙肝胆,慷慨赴昆仑

     4 ) 《荡寇志》还是不如《水浒传续篇》来得恰当

          《荡寇志》实为清朝文人于万春所写的与原著观点对立的小说,而看完本片会明白事实上还是施耐庵版《水浒传》的基调,我大胆猜测一下张彻大导演的想法——他应该是借用了《荡寇志》的书名,这“寇”应该指的是方腊,他的意思是梁山好汉受招安后扫平方腊。
        比起1972年那部《水浒传》,这部电影的动作场面更多,且场场见红,这应该是张彻导演的强项,所以从电影的可看性上来说,这部事实上更精彩。尤其是奉命进城探听消息以图里应外合的七位梁山好汉(孙二娘就当爷们看待了),最后全部战死,且每一位都死得很壮烈
        ——石秀临死前杀死了原著中堪与卢俊义竞争全书第一高手的大将石宝(这个改编得太夸张),
        史进一人赚得南方两位大将(也稍显夸张),
        张青、孙二娘夫妇为提醒燕青免遭包围力战而死,
        李逵杀死南方一位大将、唬得南方守军将士胆战心惊,
        张顺则是成为了左右战争胜负的关键手、用自己的性命换得了大军的顺利攻进城门,
        而燕青则是杀死了南方元帅邓元觉,并协同武松一起活捉了方腊,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武松和燕青——张彻师傅对这两位弟子太厚爱了,本来原著中好好活着的两位因为张导演的意思,居然最后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死得英勇、死得基情,武松的那句:“小乙”让我想起十多年后《英雄本色》里大哥那句:“小马”。武二郎啊武二郎,你的臂膀是为小乙而断呀,你的出现就是为了陪小乙一起英勇牺牲的啊。。。。

     5 ) 为了小乙哥,为了"深V"想加颗星,但竟然不露出来!这星不加了!

    能让我吐点槽么...



    水浒传之荡寇志拍得真是凶残…没有多元化配乐,没有数码特效,没有多分镜剪辑的条件下,拍得这么血腥悲壮全靠简单直白的全景视觉冲击,即便知道结局,还是不忍看各个纠心过程…

    导演当真偏心,姜大卫演浪子了纹身都不给看,正解了前襟系绳,二寸宽的窄地被李师师素手一拂,全数挡住,红帐一落,没了!

    武松和燕青握了握拳,放开手后原处悬空虚握数秒,又握紧成拳,放下手去…

    燕青十八翻原来是摔个跤滚几滚就打发的招式啊!文字美化真心创造奇迹!

    怎么今天看的都是因女人而上梁山的男人…演石秀那位王钟好像好声音的那英组张伟…

    同样是燕青,严宽版的邪媚一笑就秒杀万花丛,腱子肉露不露都没关系了。姜大卫一出场晃悠着那小身板紧身黑黑开前襟露一点点小纹身我怎么总觉得有时迁的味道啊…身倒真是轻,但不是如燕,要如蝶了…姜童鞋还是那部新独臂刀最真我本色,直接扮别的形象看来看去都还是他…

     6 ) 一些经不起推敲的小念头

        首先声明,我没看过《荡寇志》的小说,听说是清朝的人写的,听说是一部反水浒的小说,这些听说都是从鲁迅先生小时候的故事的注解中得知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既然是“反小说”,当然先得说说正本小说《水浒传》。
        《水浒》里,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本应都是洪太尉误走的妖魔,但是他们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内承担了特殊的历史任务——人都是带着任务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还记得《杀气总动员》里琼斯演的那个2B杀手的名言么?)。所以本该是土匪的一百零八个人,成了替天行道的英雄豪杰,成了代表广大民众的正面形象。也正因为如此,在我们心目里燕青让姜大卫演再满意不过了,武松让狄龙演也更合适无疑,李修贤版的张顺则是个惊喜;也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看到《水浒》中征方腊的章节时,我们的胸中大多是痛惜的,痛惜那些“无谓”的牺牲,处处弥漫着英雄的悲歌。以至于我一直都不忍心再看一遍那些章节。
        同样的故事,到了《荡寇志》则换了一副模样,虽然还是那些悲痛的故事,可已然觉不出那么多悲情,更多的是为朝廷尽忠、为国捐躯的壮烈。这种壮烈中少了悲情,而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光荣感。仿佛死亡并不可怕,那只是进入天堂修成正果的必经之路。这就是我看了电影的唯一感受。(我暂且不吐槽其中的cult之处,仅从一种直观的感觉来说。)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感觉,如果原小说也是这样一种风貌的话,我真是觉得有那么一点害怕。媒体人真的可以很可怕。
        在报纸等平面媒体并不发达的古代(清朝有报纸了),诗词、传奇、小说成了媒体的一种前身,是各路人马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媒介。既然施耐庵可以用《水浒》唤起民众的反抗意识(他老人家有没有这么想不重要),余万春就可以用一部《荡寇志》来强化自古以来忠君爱国的思想传承。当然,故事还是那些故事,要做的事情就是笔锋一转的那么几下,一个绿林好汉瞬间变成了为皇帝忠心卖命的奴才,罗生门也就这么练成了。或许历史上的宋江一伙,只是一群普通的土匪,在水泊梁山过着普通的生活,有一天他们觉得水泊梁山的日子实在不稳定,决定考个公务员,结果还真促成了,不用政审,人人有官当。后来听命于国家的调遣,完成了特殊的任务,有些人牺牲了,仅此而已。但是施、俞两股势力,为了各自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写出了两本秉性截然不同的小说,表达了貌似一致却又不尽相同的思想,不得不让人佩服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更叹服于人类自身的复杂性。转眼想到了当今的世界,当今的媒体中所传播的各种文字。某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永远不是事情的客观事实本身,而是某个人告诉我们的包含他们思想的信息。所以,有时我们被利用、有时我们被出卖、有时我们被迷失。所以,有时候我们缺乏信仰,我们畏缩不前,因为我们无法永远让自己处于被蒙蔽的状态之中。
       好吧,其实我觉得我扯的有点儿多,已经快没有中心思想了。不如就这样结尾。
        PS.不吐不快,田青你装个死人能敬业一点么?!难怪你演一辈子配角!方太子是被勒死好吗!死人是不会用脚走路的好吗!即便是僵尸翻生也不能叉开腿走路好吗!

     7 ) 番茄醬和YY

    今天去取包裹,《蕩寇志》已經寄到了。雖說是二手的,但法國人保管東西還是很有條理的,效果不錯,就是音量小,不知道什麼緣故。

    這部電影名字雖然叫《蕩寇志》,跟那本“反寫水滸”的小說還是反著乾,其實仍舊按照施耐庵的調子拍的。我看《水滸》是就著金聖嘆的評點讀完的,所以招安之後的事還是後來再看電視劇才知道的。

    此篇是72年《水滸傳》的續集,人馬還是同一撥,不過個人覺得反而比前篇要好看。《水滸傳》講的是“計賺玉麒麟”那一節,我一方面是可憐盧俊義,另一方面雖然喜歡看姜大衛,但也覺得作為一副群像來說,導演偏愛他太多了,硬把燕青變成了梁山第一高手有點讓人嘴角抽搐。

    《蕩寇志》說的是“平方臘”,開場第一個出來的仍然是燕青,說明主線依然是他,算是和前篇呼應上了。張導拍起風花雪月的場面,我一向是當喜劇來看的,不過李師師和燕青這一段還拍得有那麼點風月(此版的李師師就算以當下的眼光來看也當得上清麗,不錯)。

    燕青出場照舊是先秀才藝,風月場中第一人嘛(汗!),吹笛子的姿勢有模有樣的,果然是專門請師傅來教過(以至於後來的導演都喜歡叫他吹笛子,趙軒也吹,黃藥師也吹,羅玄也吹)。但彈琵琶就不成了,導演很乖巧地用紗遮了,再給了個遠景。

    不過最有意思還是燕青脫衣服那段。觀眾還沒看見呢,外衣已經先解下了,等到要脫裡面這件時,鏡頭“咻”地就貼到人家胸口上了,頗有耐心地拍人家如果解帶,我也饒有興致地看他那一雙蔥蔥玉手如何寬衣,可惜帶解了半天,衣服領子硬是沒有“寬”出半毫來(真是好忠心的衣服啊),他就把手放下去了,彷彿是邀請身邊的女人來拉開那一道仍舊是窄窄的領口,李師師也不客氣,把手伸進了鏡頭(她的手也十分漂亮),這幾十秒鍾,鏡頭端的是紋絲不動,張導啊~~~

    就在女觀眾瞪大眼睛,屏住呼息准備尖叫的當口兒,鏡頭又“咻”地轉過去看輕紗如何飛舞。大約是張導也發現史進身上的龍畫得像蟲,知道化妝師手藝不佳。我等只好吞吞口水,想像另一邊是如何的風光綺麗了。要不是此片導演是張徹,我或許真以為小乙哥能像書中所寫一樣和美人泛舟湖上呢。

    接下來就是過場戲了。張徹真是有意思,皇帝寫詔書的時候不去拍幾個人的表情,牢牢地盯著那些字做什麼?不過字寫得頗有氣質,傳說張導對書法也有研究,該不會又是他執筆的吧(也是很自戀的導演啊)。

    回到梁山上,眾兄弟們這回總算都有機會說上兩句台詞了(說過話的八成都要死)。我也總算有機會認出李修賢,他年輕時就長得這麼忠厚,難怪雖然相貌身手品性都是好的,卻在師傅面前一直不得寵。張徹拍出來的官多半就不是好官,他喜歡江湖兒女,肆意鮮血和生命的快活。狄龍也長得正氣,但立起眉來的時候,像《報仇》裡去踢館的時候俊朗中透著煞氣。姜大衛就更不用說了,一笑起來就有九分不乖的樣子。李修賢年輕時生得秀氣,而且是一看就是個好人的那種秀氣,混在一堆粗眉橫目的英雄中間倒像是官門裡派來無間道的。他演的是張順,“浪裡白條”啊,“白條”啊,“白”條啊(眾:你有完沒完)。不過燕青不也應該是“雪練也似的白肉”嗎,姜大衛也不白啊。

    我正得意說香港水土不好,不比我江南水甜,養出來的兒女都比別人白淨。一看到方臘就抽搐了。此劇中反正就是個窩囊土匪頭子的模樣。他們說杭州三面環水,我閉上眼睛想像了一下涌金門清波門外全是水的景像——真是好小的一個城啊,難怪幾個好漢一潛進去就被盯上了,尤其是其中還有一個幾乎就是把“我是土匪”四字刻在額頭上的李逵。

    在此片中,“黑旋風”委實應該改名叫“黑煞星”的,禍全是他惹來的,也就只有梁山那麼重義氣的弟兄才不埋怨他。沒辦法,誰叫劇情需要呢,所以他要死也等等到別的弟兄都被他害死了才肯死。此人的扮演者是樊梅生,也就是在TVB的97版《天龍八部》裡演虛竹的樊少皇的老豆。那個有一雙銅鈴大眼的兒子雖然長得也是不濟,但還是幸虧了像娘,否則也就只有演演李逵張飛這樣的角色了。

    水戰那一節拍得不錯,大概是在河裡全要打赤膊,把張導給勾起來了,那幾個水下的鏡頭當時不知道是怎麼完成的。反而是最開始攻城那一段拍得很馬虎,什麼“千軍萬馬”的我是從來不去和老片計較的。張徹也不擅長集團作戰,英雄麼,就得以一擋百那樣的死法。

    頭一個英雄式死去的是石秀。SB的片子看多了之後,覺得王鍾GG還是蠻耐看的,笑起來別有一番滋味。這一仗是打得茄汁成河,從有衣服打到沒衣服,從小卒打到將軍,生生是力竭血盡而死的,那種才叫“視死如歸”的氣派,鏡頭也取得好,看得人血脈賁張。最後兄弟的仇也報了,不肯死在在敵人手上,反手一刀把自己了結了,殺得盡興,死得痛快,好一個拚命三郎。

    中間自然少不了燕青出來插花表演他的十八翻。對手是個大光頭,我懷疑他是方臘從內蒙古找來的外援,“江南相扑第一高手”自然不是“天下相仆第一高手”的對手了,雖然此相扑非彼相扑,但一看小乙哥那一陣小風就能吹走的身材,還是無語。不過老片子就這點好,不會太誇張,姜大衛鬼拍戲少用替身的,所以別人抓住了腰帶都是往上拋,他就只能往橫裡掄,否則就算對手的演員再配合,看上去也不真了。

    等張導把“七咔七咔嗆”(這就是燕青專用的配樂了,別的英雄好漢是不能用的,我都不知道張導是哪裡得來的靈感)放個夠之後。就輪到史進一乾人等死了。石秀打得決絕,全是一往無前,史進則在沉穩勇猛,陳觀泰不愧是冠軍級人馬,動作明星拍起打戲來就是方便,不用為了替身就把鏡頭切來切去的,非常流暢,死之前當然也沒忘了把衣服扒光。

    孫二娘和張青這一對,反而是女人打得兇猛。誰說張導不會拍女人的,他只不過不會拍溫柔的女人而已。這個頭上始終簪著一朵紅花,曾經敞著胸脯賣人肉包子的女人是于楓演的,這女人不像井莉那麼常見到,初始只是覺得長得怪,整張臉像是被刀削過似的,後來看出別樣的風情來,像是專門凶人掠貨的那一類女人的長相,所以最後叫張順把自己放下,要與丈夫死在一處時,很是動人。不過張導拍人家死同穴沒有拍燕青寬衣那麼好耐心,張青因為是跟老婆一起死,就不好扒光了,一個鏡頭就晃過去了。

    最後去捉方臘,張導的番茄醬大概不夠用了,所以方臘的人都穿紅的。

    李逵煞星的使命已經完成,掄著兩把大斧砍夠了,又和人玩了一通相仆,這才死了,他自始至終有點孩子氣的,所以最後死得並不見難過,就像玩夠了,玩累了要回家一般(張導倒沒把他給扒了)。

    至於張順怎麼死的,我竟然忘了(李修賢伯伯,你做不出那種慘烈的氣質,就不適合拍武打片,難怪在槍戰片裡才紅起來)。

    七咔七咔嗆,捉匪首的任務,張導自然是留給小乙哥了。姜大衛這番也脫了,盤腸大戰,不過燕青就是跟其他梁山好漢不同,脫了外件還有裡件。打法還是走的輕靈一路,花架子端的是好看,跟頭翻得端的是輕巧,真有飄起來的感覺。我看他漸漸做出貧血的樣子,不由得大呼“狄大伯你怎麼還不來啊!”。

    正著急著,武松果然就到了。這兩人在前一部裡莫名其妙就好得如膠似漆,此片裡又是手把手的親熱,書中並沒有這樣寫的,多數因為武松是大伯演的,如果大伯演的是林沖,這時來的就該是林沖了。

    武松剛叫了一聲“小乙”(別人都叫小乙哥,就你叫得這麼親熱),一條胳膊就沒了。我忍不住感動“大伯,您就是來陪我家大叔死的吧”。

    果然,燕青血戰將死,和武松先深情對視了一眼(不是我不CJ,鏡頭就是這麼給的)。張導給了慢鏡,拍他在地上翻滾掙扎,然後又推近了拍他眉頭緊鎖的痛苦模樣,張導果然是愛他(廣義的愛),知道他這樣好看,最後才依依不捨的拍他死去的側面,多麼平靜秀美。

    大叔一死,張導往大伯腰間的匕首一掃,隨便交待了一下,都來不及把他扒了,就安排大伯殉情去了(狄龍大伯難得有一次可以穿著全套衣服死)——我這一說可不是YY,片中的英雄全是孤單單死的,唯一死在一起的是孫二娘夫婦,還有就是這一對。張導還怕說明得不夠,特地給了個全景,那構圖真好,大叔橫在地上,臉朝著鏡頭,神情安詳,大伯跪在大叔對面,臉對著大叔,雙眼圓睜。

    一般來說這一對一死,張氏的片子就可以打“劇終”了,這一回還要讓谷峰(居然讓他演宋江,難怪把一山的弟兄都害死了)和丹波哲郎出來露一小臉,人家日本武師來中國一趟也不容易。這一撥人其實在這片子中只是露個臉,背景樣的角色,但為了保持和前篇一致,竟然全部到齊了,也不計較戲份少,真是難得(姜大衛躺在那裡,張導你也不給秦沛一個鏡頭,忒狠心了)。

    宋江活捉了方臘,說“可惜折損了我一班弟兄”,就算是總結全篇了。

     8 ) 英雄本色

       长河落日,残阳似血。
      似乎是对悲剧、死亡、残缺的英雄更为钟爱,这一部水浒传之荡寇志,2005年一个无聊的夏日,一下午之内连看了三遍,就像对大多数邵氏武侠如数家珍一般,张家班一直是个人偏爱,盘肠血战、以一敌百,这样的镜头看过无数次,直到回眸到某一天再度重温《西安杀戮》,方感觉心中最惊艳的邵氏影人还是楚原,惊艳的假布景中,终始间荡漾着波诡云谲与无形的杀戮。
      楚原仿佛是江湖电影中的夜行人,孤灯夜引,酒醒了,仍还在白云深处。张彻是莽撞的江湖客,多少像独臂刀和黑旋风,就是绿林中草莽的豪杰,永远不会像陆小凤和楚留香一般总是得到幸运和美人的眷顾,张彻电影中的人物多少有些类似于俄狄浦斯的归宿,生就是生,死就是死!
      虽万千人吾往矣!
      莽苍苍大雪,浩荡荡雄关,方才是兄弟的埋骨之所。男人能如斯的死,也成所谓死得其所。当年一部水浒,颇爱看的就是征方腊一笔,撇开金圣叹的贯华堂才子书不谈,征方腊一节写的极是奇绝,待到张彻导演将其演绎为英雄本色式的侠义片,观者这才喟然,原来喋血双雄及后来的古惑仔,原来也是张彻武侠片所延伸的吉光片羽。
      回溯大陆之新老水浒,征方腊一节不免一笔带过,若是对此篇有爱好者,不妨一观张彻之荡寇志,片头燕青夜会李师师一笔带过,忽然间刀光剑影,省去了讲古之言,看不见扬子江畔春燕衔泥,却只有苏州城下盘肠血战。张老的镜头语言何尝有拖沓的生离死别,开篇便是多少天罡地煞、死在乱军阵中。这才方有燕青、李逵、石秀诸人,潜入苏州城里,连番血战之情节。
      

     短评

    燕青自杀小分队,先是石秀跟石宝拼掉半条命被围住自尽而亡,然后史进为了抓方天定被围殴而死,紧接着张青孙二娘夫妇中埋伏寡不敌众捐躯,李逵为了争取涌金门开门时间以一敌百战死,张顺开涌金门而死,燕青追杀方腊伤重而死,全程消失最后突然骑马赶来的武松一来就被砍掉左手,然后单臂擒方腊后坚挺而死

    4分钟前
    • 鲁大师-鲁提辖
    • 推荐

    本片是张彻导演【水浒传】下集,主要讲述了梁山好汉征方腊的故事,张彻继续发挥张家班男儿好汉的特色,阳刚味道逼人来,形象突出盘肠大战,死伤枕籍;每个英雄之死,都令人难忘悲壮。

    6分钟前
    • 听见流星的声音
    • 还行

    分不清是武侠片还是战争片。

    10分钟前
    • 热力学第二定律
    • 还行

    每个好汉出场都很有型。死的时候pose都很带感。

    14分钟前
    • ReMinD
    • 还行

    敢情这荡的是方腊之寇。女追男隔层纱,想看看哥哥一身好花绣。给了李修贤颇多戏份,真的跳过水关,帅气逼人。借武松之身狄龙断去一臂,与小乙哥契克契克恰,而荡气回肠反而是孙二娘夫妇。两场相扑设计别致。小乙别怕,铁牛来啦,黑旋风这无条件效忠哥哥的义士战死是一种美,被兄弟毒死是一种叹

    15分钟前
    • 山下猫
    • 还行

    一直觉得水浒传就是古人的b级片,血腥暴力,大肌肉男,各种江湖混名和神功,简直太适合张彻了。之前看张彻访谈说到他对水浒传的理解,特别正点,水浒传就该这么拍!

    17分钟前
    • 去皮红薯
    • 力荐

    #1080p#狄龙姜大卫又㕛叒叕秀恩爱了,又㕛叒叕殉情(雾)了!原著里武松和燕青关系有这么亲密无间嘛~武二哥莫不是长了千里眼顺风耳,连千里之外燕小乙有难都能及时策马赶到拔刀相助,可惜刚下马就被断臂了,算是遥相呼应新独臂刀吧,最后又战死在了一块儿,完全把原著魔改了一通,啧啧

    21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好壮烈,好惨烈。。。。全片从头杀到尾。这阵容真豪华!基本当年邵氏的精英全来了,冲着阵容真是不枉梁山好汉威命也!!!张彻导演对原著好汉们结尾改动真大。。。。。。

    23分钟前
    • 昵称不好取
    • 推荐

    虽然名字叫荡寇志,其实和余万春写的《荡寇志》不是一回事,这个主要是写征方腊的,而且着重在杭州之战,邓元觉(不是和尚了)、石宝、厉天闰、司行方四个元帅全部登场,也算是热热闹闹了。

    27分钟前
    • 联合帝国
    • 还行

    一个好男子,从生到死,应该有事情是能被记住的,比如赤膊血淋淋地大杀四方。我觉得这是剧中人和导演的想法。

    32分钟前
    • 小匈奴人
    • 还行

    荡寇志,英豪之死写就的手札;虽然改动较大,但是每一位的死法,较之原著更为悲壮;谷峰老师的黑宋三,自带城府

    36分钟前
    • 祖萌无双
    • 力荐

    服,真真服了,同人大大可能都不敢这么写。一仗征方腊,燕小乙和武松几乎全程没什么对手戏,却也要在结尾双双赴死,而且死前还相视一笑,那缠绵劲儿比片里那对真正共赴黄泉的夫妻还要动人。别人都喊小乙哥,便就狄龙的武松喊着一声小乙,又是断臂又是死;所以说同台戏少怕什么,导演私心起来谁都比不过。P.S.拍得有那么点群英会的意思,但张彻本子的糙,真的是,英勇都要成坑爹了。

    37分钟前
    • 某J。624
    • 还行

    每个主人公的形象都是如此饱满生动。

    39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推荐

    尼玛张胖子居然让李逵燕青武松全领了盒饭!

    43分钟前
    • 求诸己
    • 还行

    看到武二郎骑马飞奔而至,张老师的首本名句顿时涌上心头:“我就是来陪他一起死!”

    47分钟前
    • 阿眉
    • 推荐

    别人叫他小乙哥,你叫他小乙。

    52分钟前
    • Zatoi Zha
    • 还行

    与原著相比改编不少。一如既往的一个接一个的死亡,却不知为何都如此迷人,让人一遍一遍地重温。石秀的剖腹,史进的临别一语,张顺的魂归涌金门,李逵最后如孩童般的一扑……看张彻我总是不爱深究细节,就只想一次次地感受那些死亡带来的震撼。

    57分钟前
    • inezhynes
    • 推荐

    武二郎和燕小乙明明是征方腊后难得善终的两位啊,张导你不能为了CP大业就生生把人家拍壮烈了呀……

    60分钟前
    • 风雨暗花
    • 还行

    张彻拍水浒后征方腊的故事简直就是一场"阳刚美学"的暴力意淫,梁山108好汉够他挑着捡着杀掉了,该死的不该死的都是他用摄像机一翻玩味后的大逃杀。姜大卫-浪子燕青,眉一颦,嘴角一翘,李修贤-浪里白条张顺,看起来神似李小龙,樊少皇的爸爸樊梅生-李逵,还有打酱油的狄龙-武松。还行+

    1小时前
    • 非想
    • 还行

    武松能和燕青死在一起,估计天底下也就张百万一家了。

    1小时前
    • 喵喵凝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