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占有者

    占有者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加拿大2020

    主演:肖恩·宾,汉娜克·塔波特,詹妮弗·杰森·李,安德丽娅·赖斯伯勒,瑞秋·克劳福德,塔彭丝·米德尔顿,罗西弗·萨瑟兰,盖奇·格雷厄姆·阿布斯诺特,丹尼·沃,克里斯托弗·阿波特,雷欧·巴奈扎,克里斯托弗·贾科特,卡内赫迪奥·霍恩,黛拉格·坎贝尔,道格·麦克劳德,Matthew Garlick 

    导演:布兰登·柯南伯格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HD

      纸上谋杀

    • HD

      银翼杀手

    • HD中字

      异形魔怪5:血统

    • HD

      复身犯

    • HD

      科洛弗档案

    • HD

      银河守门员

    • HD中字

      逃出克隆岛

    • HD中字

      剧场版假面骑士利维斯:战斗家族

     剧照

    占有者 剧照 NO.1占有者 剧照 NO.2占有者 剧照 NO.3占有者 剧照 NO.4占有者 剧照 NO.5占有者 剧照 NO.6占有者 剧照 NO.16占有者 剧照 NO.17占有者 剧照 NO.18占有者 剧照 NO.19占有者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讲述一个秘密组织的特工Tasya Vos利用大脑植入技术来“栖息”在他人的身体里,驱使他们为某些高薪客户执行暗杀任务。然而一次例行工作出了差错,她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不知情的嫌疑犯的思想中,其对暴力的欲望导致她要和自己作斗争。

     长篇影评

     1 ) 感觉剧情还能再深入点

    没有把女主角那种掌控欲很好表现出来。占有别人身体时的“为所欲为”与身心合一的“我”面对社会时的道德伦理的冲突,说得太少了,没有深入,可以说她一直是在压抑自我。占有他人身体时,其实也算不上为所欲为,而是进行一段角色扮演,但是,当一个人能占有他人身体,又怎么会满足于按照剧本去扮演角色?脱离工作后,回到自己身体又开始扮演一种叫“自己”的角色,女主人格逐渐崩坏,或者也可以说逐渐“升华”,为什么不过肆意人生呢,为什么要在乎那个家还有家里的那两个大人小孩呢?杀掉好了,没有了羁绊,难道我不是我?我还是我,我能成为一个更好的工具人,不好吗?

    这是一部讲述家人的羁绊败给个人欲望的作品。

     2 ) 骇人的思想占有者

    (些许剧透)

    在不久的未来。有一家神秘的杀手公司。它们拥有潜入他人意识的黑科技:锁定目标,就可让特定‘员工’潜入对方意识。兼可掌控对方的一举一动,从而‘借刀杀人’,再让意识被潜入者自杀,神不知鬼不觉。但因为潜入他人意识也会对潜入者造成一定的脑损害、神志不清,所以每次执行任务后,’员工‘都得作一系列的鉴定程序。

    Tasya (安德丽娅·赖斯伯勒 Andrea Riseborough 饰) 是这家公司的明星’员工‘,她有一位老公及年幼儿子。但因’工作‘,聚少离多。老公无业,靠老婆维持家计。老公每天在家还为博士论文绞尽脑汁,自觉怀才不遇。

    有一天,Tasya 接到一个任务 - 刺杀一位高科技大公司的CEO。最佳的切入点,竟是被公认为依靠CEO女儿吃软饭的男友 - Colin (克里斯托弗·阿波特 Christopher Abbott 饰)。此男为与女友在一起,不惜委屈求全地在女友老爸的公司,当一名小员工,生活得十分憋屈。Tasya 潜入了 Colin 的意识后,要制造 ’男友不满未来岳父而争吵互弑‘ 的假象,从而达成目的。但这一次的任务竟发生了差错,让身经百战的Tasya措手不及...。

    《占有者 Possessor (2020)》是编导 - 布兰登·柯南伯格 Brandon Cronenberg 的第二部作品。此君乃鼎鼎大名的导演 - 大卫·柯南伯格(David Cronenberg)的儿子。大卫·柯南伯格,这位加拿大籍导演,作品多以恐怖怪诞著称,他电影常出现暴力血腥场景,但在脑洞大开的情节、及骇人的画面中,多能给予观众反思的课题,是各大影展及奖项的宠儿。

    儿子 - 布兰登·柯南伯格 - 顶着父亲的光环,在业内获得了不少资源。第一部作品《病毒抗体 Antiviral (2012)》便得到了戛纳影展首映的礼遇。但也因父亲的盛名,其作品多被评论拿来与老爹比较。

    《占有者》也不例外。意识/梦境潜入、真实与虚幻颠倒混淆,这种题材已被他老爹及其他编导玩得不亦乐乎。只能说《占有者》有其一些特立独行的情节设计,依然没能青出于蓝。

    电影依然有其值得细细玩味的地方,其中不乏让影迷们津津乐道/诟病的暴力情节。或许编导深懂 Less is more、有些事不必明说,让观众自己去解析:Tasya 是否已经厌倦了自己的老公及家庭?她个人是否有暴力倾向?明明是可以一枪解决对方,为何还要在杀害前,对目标加以肉体上的凌虐(电影中血腥暴力场景诸多:断肢、利器刺穿肉体、血浆四溢、等,奉劝心灵脆弱的观众勿看)?

    电影最后安排了 Tasya 对 Colin 的意识失控,竟让对方看到了自己的意识,从而找到了自己的家人将其绑架要挟。结局是无可避免的悲剧:Tasya 的老公与儿子、及 Colin 都无一幸免、呜呼哀哉。而 Tasya 因是远程操控 Colin 意识,而得以幸免。这个看似意外的事件,是否是 Tasya 自己有意无意的安排?得以借刀杀人地把自己厌倦的家人也顺便给干掉?!

    电影聪明地对以上问题都没有解答,而是交给观众自己解析。但明眼人应该可以清楚看出编导的意图:Tasya 在事件发生后,依然能冷静地进行任务后的鉴定程序,毫无愧疚之心,让人不寒而栗!

    电影仗着过硬的化妆技术,尽可能不用电脑特技而是实景拍摄(Practical effect),看得出来这方面的用心及成功,值得赞赏。但比较其老爹,导演没能于电影中提出什么值得细述的课题:大公司明目张胆地窃取数据、侵犯公众隐私?这些似乎都不是编导兴趣的,人物描写也过于单薄,反而是对暴力血腥场景巨细无遗地描述,似乎有点上头!崇尚暴力?‘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但在众多愈发流于公式的大片中,这部’小‘电影还是值得一看。

    7 / 10

    PS: 这里也介绍他老爹的另一部作品:《感官游戏 eXistenZ (1999)》。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3 ) 《占有者》就好比直接从揭露两位幕后“监控者”的《心慌方·零 Cube Zero》开始整个系列

    《占有者》就好比直接从揭露两位幕后“监控者”的《心慌方·零 Cube Zero》开始整个系列

    从《傀儡人生》《盗梦空间》及《满洲候选人》来比较《占有者》的异同点

    //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两年三月的评述链接

    以及相关“电影人”评述豆列(应该需要登录豆瓣)

    //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doulists/all

    还有香港电影魔鬼辞典

    //www.douban.com/doulist/152095448/(电脑页面 可点击“香港电影魔鬼辞典”各条目开头的“李翼的广播”链接 进入比较“人性化”的排版:(

    2020年的《占有者Possessor 》是布兰登·柯南伯格 Brandon Cronenberg自编自导的电影,一部重口味的科幻片,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一部带有科幻元素的重口味作品,讲述不遥远的未来,甚至也可能就是在不为人知的当下,有组织利用大脑植入技术来“占有”TA人的躯体,以及思维,借此实施受委托的刺杀任务,成功后被占有者自杀,占有者全身而退(未果)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其实跟布兰登今年的《无边泳池 Infinity Pool》有着异曲同工,只是那个所谓的高科技组织“扩展”成了境外孤岛上的“国家机构”。后者初看起来,类似于那种美国公民在一个通常的第三世界国家受到不公平(法制)待遇,比如1978年艾伦·帕克 Alan Parker导演,奥利佛·斯通 Oliver Stone编剧的《午夜快车 Midnight Express》,但一个峰回路转后,就发现《无》基本上就是《占有者》的姊妹篇,讲述的是同样一个“高科技”脱罪(未果)的故事,只是高科技由精神技术控制,变成了自我克隆。

    而这到底算是作者导演的不断重复相似主题?还是科幻重口导演的元素排列组合呢?

    应该是兼而有之吧……

    像《占有者》里的精神技术控制,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以技术及想象力的不断发展,而花样翻新,以不同的形态出现……比如中国自古有“叫魂”,特别是在满清乾隆年间变成剪人发辫后作法,据说就能控制人的心神,为其所用的一种妖术。

    而在电影中,较文艺走向的是1999年的《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 Being John Malkovich》,相对较科幻类型的,当然就是2010年的《盗梦空间 Inception》。

    至于二者相对兼而有之的,应该要数1962年的《满洲候选人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以及2004年的翻拍版本。

    《成》中并没有什么杀戮,男主角是一个卑微且不失阴暗的木偶戏表演者,为了生计去一家位于奇怪楼层的公司工作,此处的奇异和哈利·波特中的站台有着异曲同工,男主角当然没有就此发现魔法学校,却发现了一条通往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大脑,或者一开始是视角的通道……就此,他木偶操纵的职业“本性”越来越表露无遗,难以自控,无从收拾。

    《成》中也没有看得见的高新技术,更像是一出现代都市传奇,而且欲望本身涉及的也无非是控制,性(异性与同性之间),以及某种绑定式的世俗成功……而与赤裸裸的杀戮无关,毕竟都可以毫不费力的“诛心”,又何必杀人呢?更何况是血淋淋的。

    而《盗梦空间》与《占有者》有着更多一些的元素共通,比如一个行动小组,一个商业社会中的权力之争,利用飞机的“时间差”来开始一个行动,当然还有所谓各层潜意识的“干扰”……当然不同之处在于,《盗》比《占》在细节上要丰富许多,就好比从地毯的细节,以及陀螺的转停来判断是真是幻。而这些在《占》中似乎并不是编导所关心的焦点。

    特别是在《盗》中行动小组的“终极”目标,只是要“人”不知,鬼不觉的在对方的“心”中植入一个理念,而不是要完全控制TA,用来杀戮,并且在得手之后,原地“爆炸”毁灭。于是《盗》中会做得更为小心翼翼,不留痕迹,而《占》则更为直截了当,甚至是简单粗暴的。但另一方面,《占》在视听的某些层面,又在预算范围内做得极其唯美……这样的反差,给人的感觉是先精心做好一件脆弱的艺术品,然后在拍卖之前,亲手将其摔碎!

    同时可能也像布兰登2012年的《病毒抗体 Antiviral》中对于男主角演员的选择上,远看是极为瘦削和苍白,而特写中则会发现他皮肤上满是那种如同胎记般的斑痕……可以说是一种白净与斑驳的矛盾共同体。

    老实说,诺兰与很多美国导演并不相同,不仅在对胶片和实拍方面的嗜好,更在于对幻想空间衔接方面的想象,以及用电脑特效展现上的取舍。于是《盗》虽然在很多“逻辑”细节上是丰富的,但对于从现实到梦的进入,以及各层梦境之间的衔接上,又相对呈现出某种粗略来。

    至于两版《满洲候选人》,则完全是以近似于希区柯克的悬疑视角介入,整个“行动小组”,或者说“特别情报机构”,几乎是隐在幕后,而不像《盗》《占》那样是一开始就站到前台的。而且两版《满》,特别是1962那版,把更多的焦点都聚集在“被占有者”身上,表现他的惶恐,懵懂,错乱,以及反抗……在这一点上,《占有者》虽然也有一定的笔墨,但更多是以占有者和被占有者之间的争夺主控权来展现,那其实更像是一个双重人格症者的天人交战,争夺哪一个能成为显性人格的惯有戏份。

    当然提到布兰登,似乎永远不可能不提及他的老爹,便是大卫·柯南伯格,毕竟布兰登并没有改名换姓,更没有在自己的电影中,竭力回避那种几乎是“遗传”式的影像风格及主题。当然相比较大卫的电影,布兰登的作品在科幻主题上更纯粹一些,影像风格也更极简一些,而不会像他老爹那样更喜欢昆虫,以及卡夫卡式的人的异化,还有那种塑胶式的道具,和斑驳,甚至是污浊的空间环境……

    举个比较的例子,如《黑客帝国》中也有那种虫子进入肚脐眼的镜头,或者那种机器章鱼的设置,但画面本身肯定是“净化”过的,以彰显一种科技与未来感,以及实验室般的精确,而不会执着于呈现昆虫的汁液,以及肉体在异物进入时的非常规反应,甚至是一种扭曲的快感……

    而在道具设置上,如果说早期大卫的电影,是出于成本与技术上的考虑,于是大多都是胶质状的,但后来渐渐成了一种无法“摆脱”的风格,甚至到去年的《未来罪行》,可以说是文艺大牌云集,但那种类似于2012年《普罗米修斯 Prometheus》中机械外科手术场景,虽然在剧情中是被转换成了某种行为艺术表演,但在细节效果上还是做得“胶质”感十足。

    不只是外在的视觉画面上,内在的主题与精神同样也是,“肉与灵”当然是人类电影“永恒”的主题,太多的导演终极一生去探讨肉体,痛苦,选择,精神和信仰,而大卫·柯南伯格看起来也是其中之一,但最特别的地方却不是摆脱臭皮囊,实现精神与灵魂的升华(不管是果或未果),而反过来恰恰是对于肉体本身永无止境,不可抑制的痴迷,与纠缠……

    而父亲的这一癖好在儿子的《病毒抗体》中表现得更为露骨一些,特别是片尾那有着机械把手形状,同时又兼具人类肌肤外表的“人体工程学”设计……而在《占有者》中,则相对要“贫乏”一些,对于肉体本身的展露,更局限在片中一些重口味的杀戮和折磨镜头中,比如肖恩·宾 Sean Bean的眼球……至于这是否有必要,则可能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其实在大卫的电影中,我个人更想拿来与他公子的《占有者》进行比较的,倒不是看起来更为接近的1975年的《毛骨悚然Shivers》,或1983年的《录影带谋杀案 Videodrome》,反倒是1999年,据说布兰登也参与视觉特效制作的《感官游戏 eXistenZ》。

    大卫的电影中,通常会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所谓正常的,另一个则是异化,或者精神的。但问题在于,他跟一般北美导演不同,所设计的那个所谓正常的世界,本身也是怪异和奇特的,而且也不刻意强调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及过渡,于是所谓的两个或者更多的世界,往往是水乳(血)交融,混作一谈的。

    《感官游戏》在其中相对来说,是比较清晰的,因为有“游戏”这一关键词,而男女主角则是裘德·洛Jude Law扮演的看起来对于游戏一无所知的“保安”,而后来也在《占有者》出演的詹妮弗·杰森·李 Jennifer Jason Leigh,则扮演一个女王般的游戏设计师。影片从一个铁粉试玩大会上的刺杀开始,接下来男女主角就非常“离奇”的开始逃亡,还边逃边玩。女主之所以不回自己的游戏“总部”,理由是怀疑刺杀者就是自己的合作伙伴派来的,虽然这个理由不能说一点都站不住脚,但也是很不寻常的,就像是女主角自始至终一直在逃避关键问题的所在,而这一点在通常的科幻或奇幻电影中,都是不太可能发生的。

    类似的情况在《占有者》中其实也是很明显的,虽然在后半段中男主角的戏份似乎不轻,但他其实始终还是个工具,就算是反抗了,也还是悲剧性的结局。而真正在这个“游戏”中占主导的,其实还是女主角,以及同样由詹妮弗·杰森·李 Jennifer Jason Leigh扮演的角色,虽然后者只在片头和片尾出现,但所起到的作用,在《占》中至关重要。

    和《感官游戏》相近的人物设置,就是两大角色对于整个计划,或者游戏都是知情的,而不像一般此类型电影中,第一主角都是被蒙在鼓中,然后通过一些端倪,以及提示,慢慢的将背后的真相如拼图般拼出来……

    《占》与《感》中的两大关键角色,都不懵懂,更多的是应对别的角色对于其掌控权的挑战,修成。如果说裘德·洛Jude Law的角色一开始还是相对而言的“局外人”,那《占有者》中的两大女性角色则自始至终是幕后操纵者,片中甚至都不需要介绍两者的来历,进入这一计划的过程,这就好比《心慌方 Cube》系列,不是从1997年文森佐·纳塔利 Vincenzo Natali自编自导,展现被困在立方体杀戮迷宫中的六大“受害人”的第一部开始,而是直接从2004年揭露两位幕后“监控者”的《心慌方·零 Cube Zero》开始整个故事。

     4 ) 压抑导致暗黑潜意识,一旦释放,就会化作魔鬼无情

    这部影片剧情有些单薄,影片观感略有些意识流,但是在内涵上可供一瞻。

    灵魂侵入者有备而来,开始自然是她主控,后来被原主人反侵入,最后就是融合了,这个思路在穿越流故事盛行的现在很俗套,但影片在表现力上很给力,尤其是蜡融人模与面具的融合,很有感觉。

    通过故事背景我们知道,女主也就是灵魂侵入者是个表面贤妻良母内心满布杀戮欲望的恶人,一个不爱用枪而喜欢用尖锐武器血溅当场的暴力狂,一个想当男人的女人,因为她享受男人在做爱中冲撞占据主导权的感觉,一切都是潜意识在作祟,若是没有这个能够侵入他人大脑的仪器存在,那么,像女主充满这种暗黑潜意识的人不就比比皆是,就在我们身边,,,包括你自己。只不过,因为有了道德,法律,感情,科技等等束缚,你的暗黑想法不能实现也不能公之于众,只能压抑在自己内心最黑暗的角落,不是么?

    再说回男主也就是被侵入者的背景就是一个被富家女包养的屌丝,不受富豪岳父的待见,这样的凤凰男在生活中有很大压力,他们内心中的压抑可想而知,这样的人他们潜意识的暗黑面得有多可怕,即使无人侵入,一旦释放不就是如影片中那样杀妻害父么,若非如此,影片中要谋夺家产的人也不会想着利用这样的人吧,因为在世人眼中,他(们)不是很容易认定为坏人么。

    人性本恶,一切都在潜意识中的黑暗面,生活中处处压力,到处被法律伦理人情世故等等框框条条所束缚,所有的人都压抑着自我,所有被压抑的怨气都转化为潜意识中的黑暗面而存在着,然而,一旦没有束缚,释放的只能是魔鬼。

    释放你的天性吧,这只是个口号而已,一旦成真,后果不堪设想。

    追逐自由是我们的梦想,但真正毫无拘束的自由真的会很美好么?自由也要有序,是不是很矛盾?很矛盾?很矛盾?就让我们这样矛盾的活着吧。

     5 ) 实践暴力的永恒自由

    布兰登·柯南伯格的《占有者》中的故事设定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电子游戏,我们在玩游戏时,通常会“进入”一个游戏角色的身体,操控其行为,并且完成一些通常与暴力与杀戮产生联系的游戏任务。但我们很少考虑自己在游戏中的行为道德与否,这些行为虽然完全臣服于欲望发泄,但并不会产生任何道德困扰,因为我们知道这都是虚拟的。

    电影中女主角沃斯通过电脑技术入侵到他人身体中来完成杀人任务。对于沃斯来说,不断侵占他人身体来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一次次进入游戏角色进行杀戮的过程,但沃斯杀的都是“真实”的人,电影从这一角度为沉浸在游戏世界的我们提出了一个隐喻性的道德困境问题:不去考虑游戏世界真实与否,我们在游戏中杀人时,到底是以何种身份来完成的?是我们自己?还是游戏中的角色?很显然,杀人者的身体是属于游戏角色的,但意识却又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在沃斯杀人时,她究竟谁?或者说,她到底是以谁的身份来完成杀人的呢?在电影中,沃斯执行任务时,她的身体和意识是分离的。而正是这种身体与意识的分离,模糊了当事人的道德抉择,她既可以说杀人的是自己,也可以通过身体的否认摆脱这种谴责。沃斯的内心深处隐藏着一种疯狂的虐杀嗜好。每次当沃斯杀人时,即便有枪,她也会选择用刀或利器在受害人身上留下无数伤口以满足自己的嗜血欲望。结束任务后,都需要沃斯开枪“自杀”(即杀死身体本来的所有者)来回到她自己的身体内。沃斯每次都会犹豫,她无法开枪杀死这具身体。这具身体满足了她的杀人欲望,而回到自己的身体后,她将不得不为自己的文明社会人类属性负责,她不可能在自己的身体里进行杀戮,否则将直面道德谴责。只有在别人的身体里,她才能感受到自由。

    这一点在影片后半部分体现得尤为明显。沃斯与丈夫的关系一直若即若离,她对此有种隐动的破坏欲望,希望在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男主角泰特的身体中,她得以完成“杀夫”这一有悖伦理的举动。而泰特同样存在着对于杀戮的欲望,因此最后当泰特和沃斯的意识融为一体重新回到沃斯的身体后,沃斯面对着第一次杀人时得到的蝴蝶标本不再流露出愧疚之情,对于这一合体意识来说,它既不是沃斯,也不是泰特,但又同时是他们两者,沃斯原本的身体也成为了他人的身体。拒绝认同这具身体,也就拒绝了自己的社会属性和道德束缚,沃斯和泰特进入了一种“邪恶”灵魂所梦想的状态——绝对自由。

    这种自由大概也是我们在电子游戏里所能感受到的。虚拟的网络社会里,真实的身体不再存在,个体身份不再被认知,道德束缚由此变得无力,在此基础上,暴力被不断复制,蠢蠢欲动的意识被不断合体和加强,成为一种不死的力量,驻留在每个人空洞的虚拟身体里,梦想着永恒。

     6 ) 神经病 — Uncut

    //www.rottentomatoes.com/m/possessor_uncut 看David Cronenberg的儿子小柯南伯格拍的新片≪占有者≫,很好看,说是thriller一点都不恐怖,却有黑色喜剧的效果,何况还有我喜欢的那个做22条军规的Chris Abbott美丽小哥遛鸟兼砍人。加拿大是个美丽温和的国家,但说实话能把加国人引以为豪的多伦多拍得这样阴惨破败凶残变态的也只有加国本土的导演,像他老子九十年代拍≪撞车≫,把Gardiner环城高速那一带拍得像个坟场一样,没来过多伦多的看了那片子都要以为多伦多这样又脏又破又变态的不敢来了。而且小柯南伯格比老柯南伯格还要阴暗变态,他爹在电影里杀人不过意思意思捅几刀,脖子后面慢慢插一把进去就算宰杀完了,这厮是丧心病狂的一口气连砍几十刀,而且用的是他妈的菜刀,什么一支捅炉子的铁钎子扑哧一声扎下去连牙齿和眼珠子都拔出来了。让人看得又恶心又想笑,但偏偏于心理叙事特别好。 烂番茄网站上专业英媒一百多篇给这电影的打分高达9.3分,我都不记得老柯南伯格是不是有这么高分的片子了。豆瓣上中国文青给这片子打分只有6分,这在欧美相对于来说有个人特色的作者电影里来说等于不及格、等同于郭敬明的小时代。我倾向于RT上的打分,虽然也不至于九点几。 所以以后一个新戏出来了如果想了解别人的口碑,建议看RT,不建议看IMDB,尤其的不建议看豆瓣(特别是国产片)、非要看豆瓣的话就上去看我写了没有。真的。我说这话脸不红心不跳的,因为我觉得豆瓣上好些人都有神经病,那些人里好多把跟陌生人吵架骂娘视为他们自己的职业和操守,尤其是年轻的一代。

     7 ) 精神寄生虫-反客为主的三重占有

    首先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该片的,勾起我观看兴趣的其实也不是导演布兰德柯南伯格是大卫柯南伯格的儿子。而是安德丽娅·赖斯伯勒的白发真的好有魅力,看过《零零零》之后我无法自拔。

    我也不否认电影的节奏之慢剧情之单薄,过慢的故事推进带来了大量看的让人尿急的桥段,只是个人而言还可接受。

    而我觉得电影中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比如苔丝这个人物和性的关系。

    影片中有三处床戏,第一次是苔丝和丈夫,苔丝表现出冷漠的感觉,第二次是附身科林收集数据时看到的床戏,从幻想中看到二人精神开始融合,第三次则是附身科林和女友艾娃做爱,苔丝彻底控制了身体。

    第一场和第三场还有对应效果,同样是爱人请好友来玩,朋友许久才走,二人开始上床,只是苔丝从女性变成了男性,表现也从冷淡变为了疯狂。

    我个人感觉苔丝有深层次的性压抑,也有对丈夫的不满。第三场床戏是完全在性冷淡的蓝光照射下进行的,却是苔丝最疯狂的一次。

    之前盖德和苔丝的对话也曾说,苔丝觉得自己和迈克尔在一起不再安全,能否理解为苔丝想拥有家庭乃至性爱关系中的主导权呢?也对应了占有者一说。

    而影片中另一处与性爱对应的原始欲望就是杀戮了,第一次床戏之后苔丝看见丈夫迈克尔被割喉的幻想,可能也预示有虐杀情结已经嗜杀成性的她想杀夫。关于杀戮色彩的运用我也觉得挺不错的,红色泼洒在画面上,为血浆的倾盆而下亮出预告。

    所以结局上,苔丝完成了任务也毁了科林的一生,这是第一个占有。

    而杀死丈夫迈克尔的也是苔丝,手法类似开头第一个案件,对应前面说的第二个占有。

    枪杀儿子的我觉得应该是科林,那处苔丝撕心裂肺的喊叫应该是想阻止这一切,变成寄生虫的科林占据了苔丝的身体,完成了最后的第三次占有。

    当盖德和苔丝再次做测验时,镜头最终定格在苔丝第一次杀人时奖励的蝴蝶标本,似乎暗示科林完成了第一次杀人。

    前面还有两处有意思的地方是时间线的穿越,当第二次床戏后苔丝附身的科林晕倒时,她看见了脸上有血的儿子。

    第二处是科林被卧底击晕,画面呈现了苔丝去医院看望老岳父的场景,这一场景又只可能发生在未来,真苔丝去看他的可能性不大,也说明是科林完成了反杀。

    不过有两处地方我希望能有人帮我思考一下,为什么苔丝附身时两次都无法开枪自杀,而附身科林时她摸到的灰色粒子是什么,我真的没有搞明白。

    不过该片如果拍成短片效果也许会好些,但可能就缺少了布兰德柯南伯格的个人风格。或者传统的商业片,快速进入主题,主角改为科林,他和体内杀手对抗或握手言和,最终直捣黄龙歼灭杀手组织,绝对标准的商业动作片

    布兰德所设计的精神融合时的蜡人融化场景,血腥虐杀和精神记忆头套我倒觉得眼前一亮,算是电影的亮点。

    另外关于老岳父的高科技公司,那看着好像大数据公司,按照后面艾娃朋友所说公司是通过各种摄像头调查人们的生活细节,那它就是人们生活中的精神寄生虫。

    调查人们生活的同时又用数据分析来影响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精神和思想,有些讽刺当今的网络科技影响,也可以当做第四个占有了。

     8 ) 虎头蛇尾的视觉惊悚片

    “虎父无犬子”这种说法对电影导演而言,似乎并不是太过奏效,毕竟天赋这种东西是不能遗传的,像索菲亚·科波拉这种始终是少数。大师导演的后代没几个能继承其父辈的衣钵,加拿大导演大卫·柯南伯格的儿子似乎也逃不出这个定律。这部科幻惊悚片《占有者》是布兰登·柯南伯格执导的第二部作品,在今年初的圣丹斯电影节上首映,之后因疫情原因没能广泛宣传推广。影片的惊悚恐怖氛围和血腥场面可圈可点,故事设定也跟他老爸多年前的《感官游戏》遥相呼应。这是一个充满科幻意味的故事,讲述一个秘密特工利用大脑植入技术,“占据”别人的身体,从而执行暗杀任务,但在一次例行任务里,女特工出现差错,导致在执行完任务后无法从母体中脱离出来,陷入一场极其艰险激烈的斗争。

    影片有一个炫酷诱人的外表,糅合了《阿凡达》《盗梦空间》等著名科幻片的情节设计,具有浓烈的未来时尚科幻感,但是内容表达却空洞无趣,对于人类在科技异化下的思考并没能达到其父亲作品的深度。而对于看多了科幻电影的观众来说,这个故事有点虎头蛇尾。女特工被禁锢在母体出不来之后的情节走向有似曾相识之处,而略带“反转”的结尾也没有给出新意来。整个作品有点像打电玩游戏最后过关的体验,商业类型的剧本结构似乎限制了主题更深入的挖掘,女主角的情感演变脉络没能阐述清楚。这本来可以是一部关于身份和性别意识研究的科幻论文,却因导演的视野无奈止步于浅显的视觉惊悚片。

     短评

    父子二人都是虐杀高手,执行个任务有枪不用一定要铁棍插嘴,可谓一门忠烈。

    3分钟前
    • cassetteman
    • 还行

    3.5 单薄的剧作无法支撑起长片应有的体量,由因追求形式感所产生的废篇堆积而成。当观众耐性失去后转而寻求于期望再次看到蒙太奇段落而非剧情的推动,恐怕导演也没想到自己的电影会被这一段落暄宾夺主吧。视效的呈现功底是可以的,弱在缺乏他爹作品中的文学性去对高概念题材进行形式上的填补。

    7分钟前
    • runtime-err0r
    • 还行

    学到了他爸那种暴力的皮毛,镜头的节奏和情绪方面还和上部处女作那会儿一样干,其实这种剧本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故事或者如何结尾,而是这个故事最后能不能有更深层次的解读,这种没有的,充其量就等于《黑镜》的新一集。

    1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寄生大脑控制宿主杀人的创意非常棒。看似清冷的基调实际上杀戮场面跟slaughter类型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剧情上有很多坑没填,比如女主作为杀手的动机,但是不影响整体的冲击和呈现

    14分钟前
    • "eMily"┆rehab
    • 推荐

    这部影片属实今年不容错过的一部科幻惊悚片,导演的色彩用得实在是太棒了,蓝色的癫狂,红色的罪恶,把占有者的内心完美地诠释出来。我觉得苔丝其实至始至终都控制着科林的身体,她只不过是想借用科林之手杀死自己的丈夫(比如做爱时幻想自己丈夫被割喉,以及后面的蝴蝶都有暗示),因为女主渴望的爱情是以她为主导的爱情,从女主与她丈夫和与艾娃的做爱的享受程度我们可以看出女主更喜欢在爱情方面占主导的位置,她是一位绝对的占有者。我特别喜欢导演在精神融合时的蜡像化的设计,这个真的惊艳到我了,这个镜头绝对是今年科幻片里数一数二的惊鸿之作。占有者不仅是肉体上的占有也是精神上,生活上的占有。

    18分钟前
    • 南之禾
    • 推荐

    故事还行,色彩、画面和配乐都可以,但Andrea Riseborough饰演的女主,怎么看着很苍老,额头皱纹那么多,还不到40岁呢

    20分钟前
    • 申由己
    • 还行

    确实恶心到了,有人可以做出这些事

    24分钟前
    • jessefan
    • 力荐

    很黄很暴力。

    26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还行

    人物和故事都太单薄,难以支撑起这个花哨的视觉。当我看到肖恩·宾后,我立刻就被剧透了……

    27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完全是短片的体量,摄影上再强调个性也撑不起极度空虚的文本和人物,再加上大可不必的血腥,整个片子看下来很难不让人怀疑小柯南博格其实是在卖弄风格和形式

    30分钟前
    • 小旗
    • 较差

    小黄小暴力~影像风格比较独特,画面色彩和视效设计都有眼前一亮,剧情融合了许多潮流元素,细节中处处包含抽象模糊的信息,调动观众参与情节的思考和解读。只是晦涩的表达和缓慢的节奏赋予了这部片强大的催眠效果,要喝杯茉香奶茶加芋泥芋圆打起精神才能勉强看下去

    33分钟前
    • 刷鞋大王
    • 推荐

    子承父业 and then some — Cronenberg Jr.’s clinical attention to colors and shapes and willingness to embrace narrative enrichment are at once an upgrade from and a sideway extension to his father's B-movie body horror. Also, filming violence should be a privilege reserved for truly visionary auteurs like Lars Von Trier and this father-son duo. Top 2020

    38分钟前
    • Nightwing
    • 力荐

    影像风格太好了,完完全全长在审美点上。可惜剧本太浅,视觉与暴力奇观并未将内容导向更深一层的挖掘与探讨,空有形而乏神。其实作为主旨的人的解离与表演性,也完全在我的点上,女主站在家门外反复排练见到家人后要说的台词,那是我一直在日常生活中干的事前三十分钟我的代入度还是很高的。可惜后面一路平铺直叙的暴力展示,反而让我抽离出去了。

    41分钟前
    • 还行

    与处女作相比,还是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并同其父亲早期作品的气质愈加趋同,然写作能力依然欠佳,我们看到的仍不是期待中的柯南伯格式“影像病例报告”,当酷烈的视听组织能力与邪魅的物理特效成功化为父子间的传承纽带,布兰登接下来急需改进的,是对传统短片式做戏手法的摒弃,在畸变的人与科技面前,情节化的扭桥毫无任何严肃性。

    44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

    影片设定很有趣,有一点类似导演他爸的<感官游戏>. 片中意识传输的桥段设计(熔蜡定格)让人眼前一亮, 男主'套娃'式的工作也很奇特. 很多镜头非常暴力, 但剧本结局处理的较合理, 没有落入强行反转的俗套. 整体来说完成度较高. Metascore评分较为合理, 7分左右.

    47分钟前
    • 𝐚𝐫𝐨
    • 推荐

    腥红气四溢的摄影,冷色调的城市氛围以及对死亡不懈余力的展示;不得不承认它构建了个充满可能性的故事世界,仿佛像一部科幻题材剧集很高级(或是很震慑人)的引子。但输于它对Jennifer Jason Leigh为代表的角色以及背后的故事浅尝辄止,很多时候它只是沦为一种VR似的展示,不停地在所谓虚实之间摇摆,却未有想过它希望真正完成的结论。

    48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谢谢你带我认识了自己。”

    53分钟前
    • 冰山李
    • 推荐

    某种程度上,布兰登和其父(大卫·柯南伯格)有什么风格上的继承,唯一的联系也许是“Sci-fi”这个好莱坞式的类型概念,“柯南伯格化”通常被用来指涉一种血肉机器,或者是二者不再区分的后人类状态,而布兰登则以炫目有如加斯帕·诺的风格却展现了一种肉体—机器的古典二元论,表面上来看,它是一部未来主义的时尚大片,充满了新art deco风格,关乎记忆,性别等等的流动性,但实际上,无论是幻觉还是观念,《占有者》是一部廉价的中产肥皂剧,所有的概念都为一种前技术的情感,回忆等cliche进行服务,我们甚至可以大胆猜测,如果直接让布兰登玩一个观念导向的反情节,也许影片该不会如此不堪入目。

    54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还行

    到底是两个灵魂的意识冲突还是杀手嗜杀的本性使然,好几处设计都特惊艳,诸如女身男性器官和男宿主与杀手脸皮融合,重复两段女杀手拿着蝴蝶标本自述:“这是当我还是个小女孩时,杀掉一个人的纪念品。”这段已经给出了答案了。剧情表面看挺迷惑人,但细节都讲得挺明白。影像风格很有特色,不流俗,我个人蛮喜欢

    59分钟前
    • Erzsébet
    • 推荐

    万刃穿肚,铁棍撬嘴,颤抖断指,相融血亲;认知替身丢失自我,阴阳合体屠戮全家;没有导演前一部长片《Antiviral》那么极致风格化,但故事要狠了许多

    60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