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安尼亚拉号

    安尼亚拉号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其它2018

    主演:Arvin Kananian,艾米莉·强森,Jamil Drissi,Pablo Salvador N.G. 

    导演:Hugo Lilja,Pella Kagerman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中英双字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

    • 更新HD

      纸上谋杀

    • HD

      蜘蛛夫人:超感觉醒

    • HD

      杀戮都市2

    • HD

      银河护卫队3

    • HD

      月球叛军:火之女

    • HD高清

      哥斯拉-1.0

    • 奇异博士2

     剧照

    安尼亚拉号 剧照 NO.1安尼亚拉号 剧照 NO.2安尼亚拉号 剧照 NO.3安尼亚拉号 剧照 NO.4安尼亚拉号 剧照 NO.5安尼亚拉号 剧照 NO.6安尼亚拉号 剧照 NO.16安尼亚拉号 剧照 NO.17安尼亚拉号 剧照 NO.18安尼亚拉号 剧照 NO.19安尼亚拉号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阿尼亚拉是众多宇宙飞船中的一艘,用于将地球人口运送到他们的新家园火星。但就在安妮亚拉离开被毁坏的地球时,她与一颗小行星相撞,并被击落。安妮亚拉的乘客慢慢意识到,他们永远也回不去了;他们将永远在一个空旷寒冷的宇宙中继续前行。瑞典诺贝尔奖得主哈里·马丁森在1956年写了《安妮拉》。这部小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包括丹麦语、芬兰语、英语、俄语、捷克语、阿拉伯语、日语和最近的中文。它曾作为歌剧和几部戏剧作品上演,但从未被拍摄过。在安尼亚拉走向毁灭的无情旅程中,有一个警告是不够强调的。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次生命。因此,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断地保护我们的环境和人类。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地球很快就会变成。。。

     长篇影评

     1 ) 无聊才是罪恶源头

    1,从地球逃难的人上了飞船成为了太空难民,太早忘记了自己是难民的事实,准备23天后到火星。然后开始夜夜笙歌。这是人过的日子吗?这是神仙过的日子!凭啥?还可以开性爱排队,还可以打电玩,结果居然那么多人把时间花费在一个叫MIMA的沉浸游戏里……真想送套赵忠祥老师配音动物世界给他们。

    2,最后是5981407年,600万年了,飞船里人都成化石了?一个无限飞行的飞船,说好的乌托邦呢?反乌托邦呢?大家弄个所谓邪教也不过是变性的性爱派对。问题是人口繁衍呢?600万年,这么长时间能做多少事情,说实话,不断繁衍人类然后把死去的人还有废物垃圾都作为推进装置,经过精确计算和称重都可以在宇宙随意遨游了吧?子子孙孙无穷无尽,总有一天到啊,要知道当年探索西北航线时候,惊恐号和幽冥号还坚持了三年在没有手机电脑娱乐甚至女人情况下。

    3,格局还是小了,可能北欧人过惯了神仙日子,如果这事儿发生在美国能给你整出个雪国列车出来!分分钟开始窝里斗。发生在中国呢?一切太平大家安安稳稳到达天琴座——只需要每天有吃的,住的地方不需要太大八个人挤一间,努力工作种藻类交房租。种的最好的被提拔的才有妹子愿意嫁,想看MIMA,摇号!双数月摇号!以家庭为单位摇号!每天新闻联播好好报道下火星水深火热,地球多少人没撤离。表彰一下工作好的同志。批评一下贪污腐化的同志。让每个人都劳作起来就忘记烦恼了。

    4,那么长的时间能做多少事情……Minecraft都能联机盖个地球规模的城市了。反复研究那个探针,都够度过几万年了。进行藻类和人类的基因工程测序,比赛解哥德巴赫猜想能熬过几百年,编排表演歌剧话剧。用虚拟现实进行地球模拟。研究攻克癌症方法。用unity制作大游戏。组织篮球比赛,足球比赛,游泳比赛。组织选美大会。俄罗斯大转盘。组织绘画展,拍卖,赌博,电子竞技,拍微电影,研制藻类食物替代品。这样都能愉快度过几千年了。怎么会想不开呢……600万年……都够在飞船上开创N次技术革命了……

     2 ) 就这样缓缓离世

    LSD味浓,迪厅光效,小成本下未来感并不突出。太空cult止于群交,人性之恶仅够生存,外星钢管就亮个相,没有献祭没有罪恶,没有变异没有独裁…《深空失忆》和《ANIARA》,是太空战场和太空坟场,是cynic和宿命论者,一个是史诗般的预言,充满自大的激情,一个是平静的绝望,就这样缓缓离世。

    很北欧,每次以为要出现巨斧砍人了,或者舰长要变希特勒了,就来一段充满迷幻感的床上运动,让人心惊胆战的某个潜在psycho又是鬼叫又是大笑,镜头就顺滑地切过去了。很温,偏冷,整体上不会引起太多感情激动。

    最美的是一段拉情。一个默默留意,关键时刻甘为她挨打;一个为她打造一座光幕,遮挡来自宇宙的无尽黑暗。然而Isagel,看到她的第一眼我就好像看到了她的命运。外冷内热的人,精确、理智,也会是虚空来临时眼中星光尽失、彻底绝望的人。MR和她截然不同,乐观、坚强,有源源不断的热情。她那么爱她,她也那么爱她,可是再多的爱也留不住下定决心要离去的人。

    较之石棺中的社会实验,导演更倾心于演绎negative和positive的斗争。那个最最积极向上、想要大家都满满正能量的舰长,居然也屈从于绝望,拖着一只割腕失败的血手来大礼堂颁奖。

    片尾的视听绝了,然而“流浪”的起因设计得太不用心了,只能说太空垃圾罪孽深重。无力感渗透进每一个细胞,维持在不癫不殇的水平,像是吸食少量后又灌了半瓶白葡萄酒,“小嗨怡情”。

     3 ) 希望或是绝望——《安尼亚拉号》

    今天聊聊瑞典 / 丹麦电影《安尼亚拉号》。

    片名Aniara (2018),别名星舰迷航:安尼亚拉号。

    影片《安尼亚拉号》根据瑞典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哈里·马丁森(Harry Martinson)1956年的文学作品《Aniara: An Epic Science Fiction Poem》改编。

    原著是一部星际穿越题材的百节长诗,由103篇诗歌组成。

    哈里·马丁森1949年当选瑞典学院院士,1974年,“由于他的作品能透过一滴露水反映整个世界”,与艾文德·雍松(Eyvind Johnson)一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文学评论家称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星球之歌”。

    其实早在1960年时,《安尼亚拉号》就已经被改编搬上电视。

    只不过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早期影片表现形式还比较质朴。

    影视作品与原著诗歌故事主线保持一致,庞大宏伟的宇宙飞船“安尼亚拉号”用于将人类从地球运送到火星。“安尼亚拉号”启动后没多久就偏离轨道,驶向无边无际的宇宙深处。

    略有不同的是,1960年版中“安尼亚拉号”偏离航线的原因是撞击小行星,2018年版中“安尼亚拉号” 偏离航线的原因是燃料箱遭遇太空垃圾撞击,飞船紧急排空燃料。

    《阿尼阿拉号》的创作背景是冷战初期,美苏争霸,双方竞相开发核武器,大量核武器如同幽灵一般在人类头顶盘旋。

    哈里·马丁森以此描绘了一个人类无法居住的世界。整个地球因为受到大量放射性物质污染,人类无法居住,只能背井离乡,前往火星移民。

    在现代科技面前,人类已经显得十分渺小,换到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人类更是显得微不足道。被迫迁徙的人类看似充满希望,实则只是在延缓注定灭亡的结局降临。

    “阿尼阿拉号”这个名字出自古希腊语“阿尼阿洛斯”(aniaros),意思是“遇险”或“危难中”。

    片名就已经预示了剧情。

    《阿尼阿拉号》围绕着希望和绝望展开。

    最初所有人都满怀希望地憧憬着火星新生活,紧接着意外发生后,绝望开始冒出了苗头,随后绝望气息逐渐占据上风成为主流,直到所有人灰飞烟灭,绝望成了绝对主宰却也没有了宿主。

    生命只有一次,地球也只有一个。

    按照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各种天灾都无法灭绝人类,能够把人类彻底弄死的就只有人类了。

    维系人类生存最重要的就是地球,人类让地球变得无法居住,自己的下场也可想而知。

    《阿尼阿拉号》秉持了科幻小说对于未来的一贯悲观态度。

    拉长时间线来看,科幻小说整体都是保持了一种悲情态度。对科技发展、人类未来以及人类本身都表现出担忧态度。

    原因很简单,世间万物都逃不开熵增定律。

    薛定谔说过:“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这是一个无法避开的定律,一切生命究其一生都在抵抗熵增,而一切都将毁灭。

    同样拉长时间尺度,所有挣扎都是肉眼可见的徒劳。

    《阿尼阿拉号》更是用一艘载满8000人的巨型宇宙飞船,来印证了这个道理。

    所有看似意外的突发情况,其实都是熵增下的必然。

    人类毁掉地球后,其实就是在毁灭自己。

    侥幸逃离地球前往火星的人,一些在逃离的路上,结局依旧是毁灭,一些直接逃到毁灭结局,殊途同归。

    影片《阿尼阿拉号》着重表现的是一船人挣扎的过程。

    他们最初相信科技,认为科技可以解决所处困境,可是科技并没有能力解决,于是船长想到使用谎言和思维控制来维系秩序。

    随后数十年内设备故障、探针事件等接连发生,人们开始转而相信邪教,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

    别看科技和邪教看起来差别挺大,其实在这些人眼中并无太大区别,都只是一种精神寄托。

    希望或是绝望,

    最终都是徒劳。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希望或是绝望——《安尼亚拉号》

     4 ) 《流浪地球》的另类结局:六百万年后人类团灭

    《流浪地球》为国产太空科幻片历史掀开了新希望的序幕并且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仅是它显示出中国电影工业的巨大进步,更在于它"带着家园去流浪"引发了深植于国人的乡土情怀的强烈共鸣。

    恰如刘培强所说"从流浪地球计划启动的第一天起,就再也回不去了。"当人类开始踏上太空流浪之旅时,就再也没有退路。那么如果人类太空移民计划失败的话,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

    由丹麦与瑞典合拍的低成本科幻片《安尼亚拉号》则向我们展示了《流浪地球》的另类结局。

    1、 星舰文化

    《安尼亚拉号》讲述因地球遭到破坏而充满了放射性物质后人类无法生存,人类打造了一艘名为"安尼亚拉号"飞船离开,前往火星移民,但因为在航行过程中发生极小概率事故导致失去动力,由此开启漫长而孤独无缘的太空流浪之旅。

    在这艘载着8000人原定用三周时间从地球抵达火星的"安尼亚拉号"上,几乎囊括了所有人来的生存需求。

    保障生存基础、为人类提供氧气和水的大型藻类工厂,

    满足旅客娱乐休闲的酒吧、舞厅和商场,

    甚至还有一个能和人脑建立链接、给予人精神寄托的AI系统"MIMA"。

    在电影里,"安尼亚拉号"的庞大程度甚至要比《星球大战》里帝国歼星舰还要大一圈,它已经跳出了普通星际飞船的概念,甚至可以看做一个自给自足的太空移动式家园。

    但当"安尼亚拉号"偏离航道、走上太空流浪之旅时,已经从欧美古老的大航海移民文化,转向了长期居住在太空的星舰文化。不仅是本片,还有经典的《星际迷航》系列、《太空旅客》等都是星舰文化的体现。《流浪地球》其实也可以看做是星舰文化的另类表现,别人是造艘飞船,而它则是带着地球一起去流浪。

    比起突出归乡心理和与原住民矛盾激化的移民文化,星舰文化则突出了人类在宇宙之中的渺小与孤独。

    2、 寄托与希望

    无论是移民文化还是星舰文化,当人类从故乡离开前往新的生活目的地时,都是满怀希望的。

    所以当安尼亚拉号的舰长宣布飞船偏离航道后并提出可能在两年内利用某个天体的引力进行返回时,并没有人提出质疑、甚至站出来取而代之,因为所有人仍旧把前往火星当做是唯一的选择,而不是永远在安尼亚拉号上生活。因此当飞船上的运行工作出现空缺的时候,不少旅客纷纷选择了参与其中,为返航出一份力。

    尤其是在五年后宇宙中飘来一根被认为是"燃料棒"的探针时,所有人的希望瞬间再度提升到了顶峰,连专业的工作人员也倾尽全力去研究。恰如《流浪地球》里所说"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的珍贵在于哪怕只有一点点,都可以产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效果。

    漫长而枯燥的漂泊过程中,人们怀希望的内心会不断被现实所打击,最后衍变成了绝望。电影通过AI系统"MIMA"的变化来体现看似平静的人们内心所发生的情感转变。

    刚开始的时候,人类在"MIMA"下会看见生机勃勃、风光秀美的地球,而随着人类内心的绝望和恐惧不断增加,画面也变得诡异起来。直至最后,AI系统"MIMA"也被人类的绝望所吞噬,选择了爆炸自杀。

    3、 绝望与毁灭

    AI系统"MIMA"选择爆炸自杀其实就代表了人类情感上的巨大转变,希望变成了绝望。而失去了精神寄托的人,行为也开始崩塌。

    精神的空虚促进了邪教的诞生,生存的欲望转而变成肉体上的欢愉。在邪教唆使下拖家带口自杀、无视道德伦理进行集体性行为。当悲观的情绪不断蔓延开来,越来越多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甚至有些父母带着孩子一起自杀。

    在章回体的叙述下,绝望情绪不断叠加。24年后还活着的人们早已佛系,选择静静等待死亡。近600万年后,安妮亚拉号终于飘到了天琴座星系一颗宜居的星球时,可飞船内部早一片死寂,所有人也早已化作一片尘土。

    《安尼亚拉号》最后以全人类团灭作为结局,与其他太空科幻电影截然不同,无疑带给观众一丝震撼和反思。从结局回看开头就会发现,人类无论是移民到新的星球,还是漂泊在太空,最终的毁灭其实早已注定。

    人类不知节制的活动破坏了地球的生态,最终导致了环境令人类自我无法生存。移民新星球还是太空,其实都是人类自我短暂的喘息,任由自我"野蛮生长"才是导致自我毁灭的关键。人类其实渺小的,无论人类如何野蛮生长终究影响的只是自己的生存。对于地球和宇宙来说,人类不过是沧海桑田的一瞬间,根本不足以影响到它们。

    所以人类想要长久的生存下去,首先应学会自我克制,然后保护好地球。因为保护好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5 ) 宇宙无垠

    看完《安尼亚拉号》,很震撼,同时又深感无力。人性和宇宙的无垠太令我触动了!

    一、人性

    1、对家乡的怀念,是人类远行时最强大的精神力量。

    安尼亚拉号上有一个设施,名叫MIMA,它可以根据人的回忆,让人可以梦到自己心中地球最美丽的一面。安尼亚拉号在之前往返地球火星载客时,单程仅仅耗时1个月,MIMA的体验者少之又少,女主MR一个人就可以搞定了。但自从安尼亚拉号偏离轨道,堕入宇宙深处时,人类得知自己短期内无法归家,MIMA的体验者暴涨。谁都想念家乡的美好,谁都怀念家乡的温暖,这是游子心中最强大的精神力量。

    MIMA“投映”的地球是大家心中的精神乐园

    2、贪得无厌、滥用无度,依然是人的本性。

    MIMA的好让大家排着队来体验它,MIMA的管理员从1人增长到了8人。长期的过度使用,MIMA也受不住了。但无论是舰长还是游客,都没有让MIMA休息的意思。最后,MIMA自爆了。舰上人类的精神支柱崩塌!

    人类过度使用MIMA,MIMA自爆!

    在安尼亚拉号,人类对MIMA的滥用导致了MIMA的爆炸,在地球,人类对地球的过度开发和使用,终将会导致地球的毁灭,就像电影片头一样!龙卷风、熔岩、地震...

    人类在探索和开发宇宙时,同样是不爱护空间环境,乱”扔“垃圾的,安尼亚拉号被击中偏离航道,“凶手”居然是人类自己留下的太空垃圾(螺丝)。 太讽刺了!!!

    安尼亚拉号被人类制造的太空垃圾撞到

    二、宇宙无垠

    1、无意义

    宇宙到底有多大?片中的天文学家说,现在做的一切都是无意义的,你们不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广袤!是的,宇宙大到大家都只是在等死。没有尽头、只有黑暗、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第三年就有48人受不住自杀了。。。

    第7、8年,女二也自杀了。。。她甚至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或许她认为,这是她孩子最好的结果,她不愿她的孩子,一生都在等死!!

    第10年,连舰长也开始想自杀了。。。

    以为捕获到能源时,但却无法破解其中的奥秘。天文学家说,没有任何意义了,大家都是在白费功夫!但舰长不放弃,舰长说得对,最重要的是要让大家保有希望,这何尝不是他自己的希望呢!如果失去希望了,在黑暗的宇宙中,依靠什么活下去?

    舰长不想人们失去希望

    第24年,剩下的人类聚集在一起,祈求神明赐予他们一点点光明。。。这时候,即便生死,都无意义了。

    在黑暗的宇宙,连一丝光都是奢侈!眼都瞎了。。。

    2、宇宙就是大大大!

    船长说,第2年,我们就可以遇上大质量行星,并且依靠他的引力返航。(虽然是骗人的)

    但,整整过了接近600万年!!!安尼亚拉号才遇到这一颗可以返航的行星。看起来也像是适宜居住的行星!

    600万年,,,多么难以理解的数字,到底是走了多远,要走过多少个时代!要知道人类史也才几万年!

    根据目前天文学最新的研究和观测,地球距”可能宜居的行星“,最近的一颗都有100光年的距离!而人类目前掌握最快的速度,不及光速的万分之一!大家自己细品。。。

    600万年后,安尼亚拉号才进入一颗行星的引力区

    好好爱护我们的地球吧!人类之于宇宙可能连尘埃都不如,太渺小了!地球毁了,我们去哪里再找这样的一个家!

    美丽的地球

     6 ) 随

    跳看,最后一个类似地球的蓝色星球的出现已经到了几百万年,但那时舰船里的人早死光了,

    一开始觉得是十佳的讽刺,但是如果从物种的角度来看,如果人类没有在绝望中毁灭自己,那么他们的后代就有机会遇见这份神赐的礼物,

    到底什么是自由,希望?第一代舰船上的人沉溺于失去,充满绝望,自己放弃了自己,导致了整个社会走向崩溃,如果这代人能够走出过去的牢笼,建立新的生活的基石,还有人生价值,多生娃儿,生活不一定过不下去,到了第二代,那些娃儿没有过去的枷锁,习惯于当下恶劣的环境,随着时间的流逝,未始不能建立新的舰船文明,最后也有机会得到救赎

    绝望?为何会绝望?今天刚好看到一个研究生上吊自杀的新闻,实在不理解,如果你做不到什么。或得不到什么,把他丢开就行了,为何要绝望,难道生活的一点小瑕疵就足以否定了整个生活,你说你要花园里的那朵花,可那花已经名花有足了,不可能是你的,难道花园里的春光与明媚就此消失了,不是还有无数的花等待你去采撷吗

    人生之乐,就像三千弱水,我只取一瓢,这嘌不行,就换一瓢,说到底,不是人生之乐太少,而是你的瓢太浅,终其一生,永远无法享尽人生的乐趣,最讨厌这种以些微小时就蒙蔽双眼,否定生命的人,学会放下,再转头看看,无处不是自由,希望

    当人在绝望之中,如果没有足够的理性和胸怀,也许宗教真的是唯一的救赎,,,

    从一开始的欺骗到最后的绝望与崩溃,陷溺实在是太深,如果能够早早地鼓起勇气面对绝望,断掉希望,得不到的希望就是妄想,也许能在灰烬中激起火星,获得拯救,,

     短评

    恕我孤陋寡闻,这才知道原来群P是一种祭祀仪式...

    5分钟前
    • ____anybody
    • 较差

    10星。这个预算,这个质量的画面,堪称奇迹。可能想表达的和中心思想有点老套,但是我任然看哭了。年度最佳科幻。

    10分钟前
    • 螺蛳粉兔
    • 力荐

    我看的最印象深刻的是 安尼亚拉号遇到了一根不明物体后直接就把它拉进了自己的飞船。毫无章法地把自己所需的就据为己有 这大概就是地球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最大原因吧?失望是什么,失望就是在事情努力了10%的时候就失败了,绝望呢,绝望就是事情努力了99.9%的时候失败了——抑或事情根本找不到所谓的开始。电影到处都充满了绝望啊!像最后都不知道那根东西有什么用、像最后一段那个触目惊心的年数5981407、像Isagel最后都没看到银幕中的高山流水、像最后安尼亚拉号回到了地球此刻飞船上却空无一人!多么的绝望呀!啊!她俩由始至终都没有给孩子取个名字啊!

    11分钟前
    • 黄悦_
    • 推荐

    故事有点过于段落化了,镜头里太多大特写还很晃,套路虽然老但的确营造出了一种压抑的无助感。瑞典片做到这种程度很厉害了

    13分钟前
    • 无恨可诉
    • 还行

    在完全没看背景的情况下看的。看完之后才懂得其中的深意。三年就有宗教诞生真是不可思议。里面的天文学家好浓重的俄国天才味道。随意查看一下相关背景,原来是根据瑞典的诺奖大师的诗集改编的。确实非常有诗意。星球不就是大一点的飞船么。如何可持续发展下去,依靠每个人每一天的微小努力。

    15分钟前
    • 秋小叶
    • 推荐

    总觉得高举科幻大纛的塔可夫斯基的诗性科幻与库布里克的哲学科幻纵有千般交集,还是有那么一丝罅隙,这部电影解决了一些问题,我名其为性灵科幻。

    16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慢,闷,平

    18分钟前
    • 荒林
    • 还行

    低成本拍出了质量不错的科幻片,融合了很多的元素在里面,被困在无垠太空之中的无力,压抑与绝望感从头蔓延到了尾。人们不过就如同装有水的玻璃杯中的气泡一样,一直漂浮着,永远到不了岸,看到电影最后那一串数字出现时,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太可怕了。

    21分钟前
    • 梵顿Kirin
    • 力荐

    作为在地球上进化出来的生命,人类到底是难以忍耐远离自然漫无目标的漂泊,即使遇到爱的人,或者投入信仰,也都会失效,不甘心的人如西西弗斯一般挣扎,哪怕就是留住最后一点幻梦,可惜在无尽时空背景下什么都不算。不惊悚,但是一步步走入黑暗,这才是最恐怖的。不想打四分,可能因为我还没甘心那么绝望吧。(另外,看影评居然这么多人是最近这两个月看的这部片子,的确有几分对应了当下的心境)

    23分钟前
    • 子东文
    • 还行

    3.5;深空人类学田野调查。。三体2里出逃的那艘飞船就是这样式儿的吧。。

    28分钟前
    • Wongwongwong
    • 还行

    1400万rmb预算的极简科幻片,respect

    33分钟前
    • jj73浅之
    • 还行

    不知道为啥我还挺喜欢这种无聊的科幻性冷淡电影的一艘船,最后的人类,注定的灭亡,很适合看着看着睡觉

    35分钟前
    • 蓝抑郁剂Lily🌈
    • 还行

    很像话剧,段落化,抽象化的表达其实很好。人到底需要多大的空间和怎样的期许才能不觉得自己是被囚禁呢?30平米,300平米,一个城市,一个世界,或者可以去往太空。我们终究是被困在一个狭小的地方的,为什么我们平日不觉得自己是个囚犯呢?是有人在等我们,还是有目的地在等我们,或者是有某种幻象在安抚我们,而我们将幻象命名为希望?

    36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美国片是出现了危机有个孤胆英雄挺身而出拯救世界 欧洲片是解决不了我们来群交吧。。

    37分钟前
    • 鱼进锅
    • 较差

    带有批判性色彩的文艺硬科幻,人类是自大的蝼蚁,擅长自取灭亡,却又顽强生存。60年前的幻想,60后未曾改变,故事会兑现,只是时间问题。

    42分钟前
    • DioretsaZ
    • 还行

    小成本科幻,反向“流浪地球”。失去动力的移民船,飘向无边宇宙,虽然一些地方没有涉及(比如救援,生存物资甚至阶级观念等),但重点在于讨论人文,把这里当成永久的监狱还是今后的家园(1956年的原著年代还没有星舰文明的概念)?尤其是当精神寄托的系统崩溃后,象征信仰的坍塌,自然性和社会性兼备的人类不同的发展结果。整体基调还是很文艺且悲观,章回体式故事推进让孤寂情绪越来越强烈,直到600万年后,尘归尘土归土

    45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费拉末人把地球搞烂后想一走了之,结果全船德匹下,在浩瀚宇宙中一步步走向绝望的全灭,不亦快哉!原著1956年就写出来了,真了不起。

    50分钟前
    • Chambord
    • 推荐

    当星际旅行变成无期徒刑,人在浩瀚星空下慢性自杀的全过程。加入了科幻、女同、邪教、心理等内容,就像是对人类未来的孤独预言。最震撼的还是结尾画面——500万年是什么概念?!拿了诺奖的原著被誉为是太空版的《浮士德》,应该比电影更厉害吧...(想读)

    5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1950年代反乌托邦文学一种,反乌托邦也是科幻题材表皮下屡试不爽的一大主题了

    58分钟前
    • Fal Conde
    • 还行

    时间会给你们答案,即使是598万年。

    1小时前
    • 小爱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